关于客家围龙屋的风水观念 上杭客家风水传统民俗

关于客家人,你了解多少

客家人号称是最纯、最古老的汉民族,其风俗习惯竟然与汉民族格格不入,如:

1、汉民族非常崇拜祖先,祭祖拜山、扫墓都安排在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而客家人则安排在中秋节或重阳节;

2、汉民族喜欢听、唱传统戏曲(大戏),内容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类。而客家人则喜欢唱山歌,传统内容都是些哥啊!妹啊!之类的调情内容。

3、古代文明均产生于大江大河,汉民族也不例外,大都分都居住在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而客家人世代基本上都居住在深山。

4、另外客家人在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其它风俗习惯方面与汉民族还有许多的不同等等。

你会相信客家人是最纯的古老汉民族吗?

所谓客家人是从中原徒迁的移民;是南逃的皇家贵族;是秦朝赵佗率领的南征部队和随军家属,其证据基本上都来自客家传说、私家族谱、后人的著书以及媒体报道,而在各地方历代古籍文献中根本找不到出处,甚至在古画中也找不到其踪影。如果是中原移民到岭南,延绵几千公里这么大量的人口集中向某一地区迁移,历代朝庭官方典籍不可能没有记载的,沿路不可能不留下痕迹的。反而大量的各地方古籍文献都记载了不少客家人与畲、瑶同源同根以及汉化的记录。赣南、闽西南、粤东北这一大三角区域应该就是客家人的始祖地,客家人与中原移民沒有半毛的关联。

其实中华民族确实有不少民系(族群)是从少数民族中汉化过来的,这是民族融合、历史进步的结果,客家人也完全不必自卑,事实就是事实。

客家人与古中原的关系是什么

有网友提出建一个客家省,省会设在赣州,范围包括:赣州地区,遂川,井冈山,万安;长汀,上杭,古田,龙岩以南;梅县,兴宁,龙川,和平,连平,河源,以及韶关以北,湖南炎陵。这样足有一个省的人口与面积。

实际上,客家人口分布还不止上述地域。

还分布在泰和,铜鼓,厦门,台湾,惠州,阳春,北海,防城港,桂平,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世界各地。

也不知道世界客家人有多少人口。

客家人共同特征是语言,客家话不管在哪个地域,都大同小异,祖训曰:愿卖祖宗厅,唔卖祖宗声。愿卖祖宗田,唔卖祖宗言。灰寮就是卫生间,岳岳到是突然间想不起来的意思。

为什么客家人重视语言的传承?在于古代一些人漂出去,一旦遇上客家语的都是自家人,可以相互帮衬,客家人恨欺诈,做买卖不少斤短两,一般尽量不直呼名字,该叫什么就叫什么,而且热情好客,重视读书,武朮,风水,中医药,虽然各地风俗不完全相同,由于处世风格一样,所以叫客家。

至于古代和中原什么关系,可能是某个朝代因战争需要,军队携家眷南下至赣南驻扎,后因改朝换代没被收编,时间一久,就跨几个省安居乐业了,和中原的关系从语言上还有个别类似的。

有“客家文化”这个概念吗除了山歌和围屋外还有什么代表

要了解“客家文化”,先要从客家人说起。客家人属于汉人,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较广,是一个不以地域命名而独特存在的民系。以下从三个方面讲述客家人及客家文化:1客家人从哪里来?“客家”的命名由来至今还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是客家人是南迁的汉民。客家研究先驱罗香林教授在他的《客家研究导论》里指出,客家人在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大迁徙”,从而论证了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人,这“五次大迁徙”分别是:

第一次,西晋永康元年,发生了“八王之乱”,即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为争权夺利而掀起的一场所皇族内斗。这一斗深深的动摇了西晋的统治,于是外敌便乘虚而入,这便是著明的“五胡乱华”,“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事实上远不止五个。在这样的动荡年代,民不聊生,汉人大举南迁,其中一路人南下至赣省中、南部。

第二次,隋唐时代,天灾人祸,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急转而下,并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原地区灾荒连年,再加之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客家先民又开始了第二次迁徙。这部分人进入鄱阳湖平原,并至赣南、闽西南等地。远至惠州、嘉应、韶关等地,近至福建的宁化、长汀、上杭和永定等地。第三次,宋高宗南渡,元人入侵中原,客家先人被迫进行了第三次迁徙。这次迁徙的先民正在形成中的客家民系内部的人口转移。由赣南、闽南流入粤东、粤北。第四次,迁徙原因有三个,一是本民系内部人口膨胀;二是满人入主中原的影响,客家先民号召反清,战败后被迫遣散;三是受当时政策影响,当时四川、广东沿海和广西苍悟柳江等地,因兵灾或人口稀少,急需招募农民前往开垦良田。第五次,自同治六年起,由粤中粤东迁徙到高州、雷州、钦州、廉江各地,甚至渡海抵达海南岛西南部。客家民系的族源最终的定论是,一部分来自于南迁的汉民,一部分为汉族民系的本地土著居民,这两股先民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有显著特点的客家民系。2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体现在语言、风俗、、人物、历史、饮食等诸多方面。

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闽粤赣,这个地区是百越文化、湘楚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点。因此,客家文化有既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有其独具特色的一面。

客家的第一次迁徙发生在晋代,位于黄河和洛河之间的汉魏洛阳故都,客家先民的纪念地就位于偃师市,此地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地区,因此被认为是客家文化的源头。在中原地区的文明以河洛为中心,而河洛大地以洛阳为中心,所以客家文化继承了黄河流域的文明,也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而展开的。祖先观念、重视教育、丰富多样化的民风民俗等。随着近现代史的发展,客家人向海外迁徙,陆路通过广西、云南边境进入缅甸、越南等地,水路乘船冒险到达南洋各地。所以客家文化又披上了一层移民文化的特点,使客家人赋有了开拓精神。基于以上原因,客家人有“吉普赛”的称号,还被誉为古汉文化的“活化石”。3客家文化的特点客家文化的特色和形态,除了题主说的山歌和围屋外,还有客家土楼,九厅十八井,独特的穿衣风格和客家美食等。

客家土楼历史悠久,造型美观,规模之大,又兼具实用性,是世界居民屋中的一朵奇葩。其形态各异,有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其中又以圆形最引人注目。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三种典型代表之一,其余两个是土楼和围龙屋。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客家地区,主要的成因结合了北方的庭院建筑和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和地理特征。九厅是指门楼、下、中、上、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和天厅,9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包括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各五井和楼背厅的三井。九和十八表示一个概数,意指数量多,不一定就是确定的9个厅18个井,有的甚至超过这个数。

客家服饰融合了中原宽博的特点也有少数民族短窄为上的特点。客家妇女的服装主要是大襟衫和牛头裤。面料颜色主要以蓝白和乌三色为主,通常在衣领、衣襟和袖口处镶边或绣花。

客家美食可分为客家菜和家家小吃两大类。客家菜、潮州菜和广州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口味偏重,选料讲究野生粗养,通过焗、煲、蒸和炖等烹饪方法加工。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被称为“老三篇”。在文化艺术方面,除了山歌,还有客家情歌、闽西汉剧、赣南采茶戏、四堡拔龙、舞龙舞狮、花灯等等。客家人丰富的精神内涵创造了客家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文化也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

传统客家人的建筑为什么是“围屋”的结构

为什么传统客家人的建筑大多是“围屋”的结构?当我们了解客家围屋之后相信会有答案。

屋背种什么风水好

客家围屋,是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只要在客家人聚居地,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包括广东、江西、福建、香港新界以及台湾等。

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围屋采用中原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一般选址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最基本的样式是一围,即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一围的屋子建筑简图如下:

至于围龙屋和土楼,则是加强版的围屋,其中的围龙屋是一种富有极具岭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围龙屋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如同一个太极图,围龙屋主体是堂屋,是二堂二横、三堂二横的扩展,而在堂屋的后面建筑半月形的围屋,与两边横屋的顶端相接,将正屋围在中间,有两堂二横一围龙、三堂二横一围龙、四横一围龙与双围龙、六横三围龙……,有的多至五围龙。

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分布在福建和广东饶平、大埔一带,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土楼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和一般的围屋不同,土楼的外围除了进出的通道绝大多数都是严格封闭的,易守难攻,防御能力要比一般的围屋强。

通过以上客家围屋和典型的围龙屋、土楼的图片和,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每个客家围屋都是一座独立的小城,围屋内可以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能实现自给自足,可以保障一个家族或村落成员安全稳定地生活。

客家人的祖先是来自中原的汉人,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三次大迁移,先后举族南迁,在他们到达福建和广东时,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而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客家人在长期迁徙中,需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不仅面临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和猛兽袭击,而且要面对当地兵匪的欺辱,为了生存,客家人的祖先以血缘关系团结起来,聚族而居,然后建造带防御性的客家围屋作为居住场所。

客家围屋体现了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处世态度和哲学追求,客家人是传统的汉人,围屋的建筑结构体现了其团结互助和坚韧顽强,各屋室厅排列有序则又体现了其知书达理和敬祖尊老,而围屋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则是契合华夏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

(我是六甲番人,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

梅州围龙屋,为何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奇葩”

谢谢邀请

所有歌功颂德,华丽词藻就不写了,此处省去一万字。毕竟百度可以复制黏贴。

从建筑特性闲聊吧:

这种建筑在世界范围的确少有。

圆形,航拍如飞碟,实在叹为观止。

几代人生活在圆形建筑物内,世界范围之内几乎没有。

多功能建筑,360度防御,一个大家族几乎是一个小军队,很有实用性。

建筑物内分几层,中空,公用圆形休闲区。每层区间独立,各有生活功能。如此庞大,复杂,严谨的建筑物对力学,结构,空间学,风水学,采光,排水,排污,通风等环保学绝对是挑战。

大范围观察,多个圆形建筑物集中建设,对地基是一个挑战。而且建设不是杂乱无章,航拍视角有某种战略意义,互为犄角,绝对可以挑战战略学科。

如此建筑群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初创历史,据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某军事家举家带领幕僚南迁,流落此地按军事需要建设,安居乐业,开支散叶。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值得各专业团队研究。价值不可估量。